本文作者:admin

转向“买方市场”后,锂电企业如何角逐下半场?

admin 2024-09-11 17:47:02 47
转向“买方市场”后,锂电企业如何角逐下半场?摘要: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伴随A股中报披露收官,锂电产业链正走向新的竞争格局。

  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申万行业分类的102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有66家实现盈利,占比超六成;35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不到四成。

  分具体板块来看,44家电池化学品企业中有28家实现盈利,盈利企业数量最多;31家锂电池企业中有23家实现盈利,占比达到74%,整体盈利水平最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锂电产业链的利润已从中上游向下游转移,锂电池环节成为锂电行业最盈利的环节。

  然而,面对供给依然过剩,内卷持续升级的行业现状,锂电企业亟需自保拓展收入,角逐下半场。

  信息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中上游继续承压

  具体来看,营收过百亿元的共有8家企业,位居前五,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239.18亿元、216.59亿元、200.86亿元、173.38亿元。归母净利润过10亿元的共有三家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228.65亿元)、亿纬锂能(21.37亿元)、(12.97亿元)。

  信息来源:iFinD  制表:程梓欣

  另有2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100%,跌幅居前,分别下滑1978.96%、1892.63%、1174.46%、656.4%、595.15%。

  据了解,需求增速、产能和库存周期是影响锂电产业链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今年上半年,锂资源项目产能集中释放,国内外锂原料供应持续增长,回收提锂快速发展,锂价持续震荡下探。另据上海有色网(SMM)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三元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计产量达119.3万吨,同比增长44%。

  供大于求的格局导致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锂盐企业和电池材料企业承压明显。以锂业双雄为例,两家企业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52.06亿元、7.6亿元,赣锋锂业也是营收前十榜单中唯一出现亏损的企业。

  此外,主营正极材料的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下滑过半;主营负极材料的也同样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展望下半年,开源证券认为,随着供需格局转向过剩,预计2024年锂价都将处于寻底阶段。锂价底部将提高成本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产量弹性且成本位居左侧,或具有降本空间的企业具有一定优势。

  另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除了进行成本控制,企业还应做好风险对冲,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来应对价格波动,并纵向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降低源头的原料成本,以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买方市场”继续卷

  当前,锂电行业已转向“买方市场”,处于下游环节的锂电池企业逐渐掌握主动权,盈利能力相对可观。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发文表示,2024年,尽管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但锂电池环节更体现为锂电行业最盈利的环节,分走了产业链六成的利润。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毛利率为26.53%,去年同期为21.63%;欣旺达毛利率为16.59%,去年同期为14.46%;亿纬锂能毛利率为16.45%,去年同期为15.93%;毛利率为17.81%,去年同期为15.35%。

  尽管盈利能力稳健提高,锂电池企业的营业收入却在下滑。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出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商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

  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情况主要与电芯价格下跌有关。据了解,磷酸铁锂电芯的市场报价已从年初的0.4元/瓦时(Wh)跌至近期的0.3元/Wh,三元电芯的市场报价也从年初的0.5元/Wh跌至近期的0.4元/Wh。可以看出,“价格战”已席卷到电池环节。

  在上述背景下,锂电池企业纷纷呼吁“不卷价格卷价值”,希望从低价竞争回归到技术创新。今年6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公司不做价格竞争,要做价值竞争,行业要比的应该是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长期价值。今年3月,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对外表示,价格战是没有前途的,行业应该回归本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

  政策面上,6月18日,工信部公布了修订版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对锂电行业的产能及技术、性能等提出要求。东莞证券分析称,这将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产能的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和盈利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固态电池凭借耐高压、耐高温、循环寿命长等多项指标优势,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之一,也被业内视作未来锂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据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为643GWh,渗透率为12.2%,其中预计全固态渗透率约1%,合计市场空间约为1.2万亿元。

  为提前抢占这一市场增量,、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近日纷纷公布半/全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8月28日,鹏辉能源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式亮相,该电池采用20安培小时(Ah)的容量规格,能量密度达到280Wh/kg,在-20℃至8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稳定充放电循环,拥有600次的循环寿命,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

  新一轮出海大潮

  随着锂电行业在国内市场进入“冷却期”,“外卷”进一步成为锂电企业的共识,新一轮出海大潮也就此开启。

  一方面,海外市场能够贡献更多利润空间。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业务毛利率为29.65%,高于境内业务4.47个百分点;亿纬锂能海外业务毛利率为21.73%,高于境内业务7.05个百分点;国轩高科海外业务毛利率为21.12%,高于境内业务4.9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当前海外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偏低,增量空间巨大。

  今年7月,多家锂电企业宣布向东南亚市场进发。其中珠海冠宇、亿纬锂能的目的地为马来西亚,分别计划建设电池新能源项目、储能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欣旺达计划在越南设立子公司,并建设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是受到整车厂的带动,、长城等车企此前均宣布在东南亚实现新能源车的本土化运营;二是东南亚市场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此时布局有利于抢占先机;三是东南亚市场不仅建设成本较低,还可以作为锂电产业链全球化的“跳板”,规避欧美市场对于锂电出口的后续贸易政策。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此前也表示,目前欧美对电动汽车和锂电出口的贸易政策不容乐观,若是东南亚工厂生产的电池,出口至欧美地区的条件将不会如此苛刻。该公司马来西亚工厂的交付,可以有效规避关税的潜在风险。

  《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总投资金额达到5648亿元,其中欧洲是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主要出海目的地,占比达到37%,其次为东南亚地区,而美国受地缘政治影响,投资额占比仅10%,其他地区中,如摩洛哥在产业基础和政策利好下,或为“借道出海”提供选择,受到中国企业青睐。

  不过,“走出去”也并非都是坦途。宁德时代此前被曝光的2024年一号文件中提及,出海是公司能否保持业绩增长的关键策略,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不同的地缘政治风险。此外,受到海外市场整体疲软影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多家企业上半年境外营收同比下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