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拂花枝、菡萏、夕阳痕,从这些诗意的中国色中感受江南

admin 2024-09-15 15:32:05 50
拂花枝、菡萏、夕阳痕,从这些诗意的中国色中感受江南摘要: ...

江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如果要论江南的色彩,眼睛和相机“看到”的也许更真实,古人的画笔和颜料记录下来的却还融入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江南的感情,蕴含着东方美学的韵味。

“拂花枝”“菡萏”“夕阳痕”“湘妃泪”……这些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都代表传统的中国色。9月13日,全国新书发布厅第308期活动《国色江南——诗书画里的江南色》在上海青浦的江南书局•青溪之源举办。

《国色江南——诗书画里的江南色》书影

《国色江南——诗书画里的江南色》由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马利画材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在传承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基础上,发掘江南地域视野下的传统色彩文化与色彩美学,从古诗词中提取诗韵色彩,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更迭为线索,四时俱备、诗画交辉,遇见平淡天真、蕴藉优雅的印象江南,打开“四季江南”声情并茂的人文画卷。

江南春12色

江南夏12色

江南秋12色

江南冬12色

该书依循典籍史料探寻并考证江南色彩的起源与演变,归纳了“江南春色‘拂花枝’‘春陌’‘烟雨’;江南夏色‘玉藕’‘菡萏’‘雨过天青’;江南秋色‘夕阳痕’‘清欢’‘秋香绿’;江南冬色‘玄英’‘霜天’‘湘妃泪’”等48种传统江南色。每色有典有据,配合相关古画与当代画家作品,一季一色谱,一色兼有诗、书、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承续宋代文人纸上雅集的风范,展现瑰丽多姿又温婉细腻的国色江南。

书籍装帧简洁典雅,有文人意趣。封面用一枝墨梅暗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与“国色江南”小楷手书和寓意“明月照江南”的朱砂小印,向“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致敬;外封采用“烟雨”蓝与“湘妃泪”红的江南对比色,诠释传统色彩的现代应用美学,内扉页是和“烟雨”蓝同类色的“天水碧”,青出于蓝,清朗秀润,渐至佳境。结合裸脊装帧工艺,可完全平摊,阅读体验舒适。盈盈一册,执卷在手,如旧时明月朗照。

江南春内含笺纸

江南夏内含笺纸

江南秋内含笺纸

江南冬内含笺纸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从小,我对于颜色的认识就一直是西方的‘三原色’理念(红、黄、蓝),学校老师也是这么教的,其实我们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自己的‘五色观’(青、赤、黄、白、黑)。正如书序中所述:青为主,生物生长之色;赤为阳,太阳之色;黄为光,日光之色;白为启,化水之色;黑为晦、昏暗之色。这便是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情状和思绪的理解和表达,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极介绍,作为沪上百年老牌画材公司,马利推出了“中国色”项目,以颜料为载体,秉承中华传统“五色观”,融入古诗词中的色彩意象,同时结合各地区的风俗文化、自然风光进行取色、选色和定色。自2023年启动以来,项目按照地理区域,每年推出系列中国色产品,保持每年研发不少于48色。如今已有“四季江南”“雪域华章”等系列,预计到2028年,基本形成“中国色”色域体系。

“四季江南”系列秉承传承和弘扬东方色彩文化,遵循传统“五色观”,以颜料为主载体,从古诗词中找寻描绘色彩的意象词,对颜料色相命名,让每一位使用者无需调色,轻沾几笔便能将江南色跃然纸上,感受江南四季的流转。

《国色江南——诗书画里的江南色》是在“四季江南”系列传统中国色颜料基础上深入探究的学术梳理,书籍在传承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基础上,发掘江南地域视野下的传统色彩文化与色彩美学,从古诗词中提取诗韵色彩。

活动现场

中国色不仅是一种绘画颜料,更是一种色彩文化的载体。在“如何定义中国颜色、中式美学在全球语境下的新形态”艺术论坛环节,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涂睿明指出,中国颜色不仅仅是色彩本身,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的符号,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播。

“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深知,只有将传统色彩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才能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董极认为,《国色江南》不仅是对传统色彩的梳理与展示,更是探索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大胆尝试,“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现场读者体验试色

发布会还设置了试色环节,现场嘉宾和幸运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以“中国颜色”为主题的色彩体验活动,通过亲手调配、绘制,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色彩之美,深入理解了江南色彩的独特魅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