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同比多增。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
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89万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近期信贷需求回升主要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有关。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3月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多增0.55万亿元。
专家分析指出,在金融体系继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了更多积极变化,共同推动3月贷款增速回升。
同时,业内专家指出,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因素影响后贷款增速更高。去年以来随着地方再融资专项债加快发行,融资平台等主体用发债资金归还银行贷款,地方债券置换贷款的情况增多。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过2万亿,今年一季度又发行超过1.3万亿元,市场调研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1.6万亿元,还原后人民币贷款增速超过8%,贷款支持力度实际上比统计数据还要更高。
从结构上看,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是3月贷款的重要支撑因素。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3月增加2.84万亿元。
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都有提升,其中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上述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
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其中3月增加5047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房贷增长主要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有关。市场机构数据显示,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都明显提升,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有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反映,3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体翻了一番,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也有较大缓解。
此外,消费贷也对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业内专家指出,金融系统积极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在保证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大了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更好满足了居民消费信贷需求。
3月政府债券新增1.48万亿元
2025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4%,较上月末提升0.2个百分点。
除新增贷款外,3月政府债券增长较快,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提升,3月政府债券新增近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
具体来说,3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9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6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63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90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4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13亿元。
专家指出,特别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维持较快发行节奏,短期看融资平台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但长期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完成市场化转型,腾挪出更多地方财力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针对近期财政部公布将发行首批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专家表示,为国有大行补资本,能够增厚银行安全垫,更好满足国际监管要求,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未来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