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任新平:今天这个特殊日子,来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admin 2024-10-01 15:54:06 6
任新平:今天这个特殊日子,来聊聊“爱国”这个话题摘要: ...

前几天,南开大学校园,首任校长张伯苓1935年提出的“爱国三问”再次响起。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问得深沉,答得坚定,铿锵之声,久久回荡,引发网友共鸣。

从风雨如磐走到阳光灿烂,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但历史深处的发问和呐喊,仍能穿越时空,在人们心中掀起巨大波澜。

对于注重“家国一体”的中国人来说,爱国不关身份、无需理由,与生俱来、历久弥新。

但爱国的方式,却有着时代的印记。从忧国救国到报国强国,当代年轻人的爱国之情,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今天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

爱国,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奥运健儿到访港澳。被问到20岁生日愿望,潘展乐毫不犹豫地答:“能够在更多的比赛现场升国旗、奏国歌”;与香港大学生交流,孙颖莎直言“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

爱国,生发自血脉,诉之于情感,曾经要声嘶力竭,如今却可以自然道出。

当时代的聚光灯打在“水灵灵”的00后身上,人们被他们浑身散发的自信和从容所感染。他们很放松,平日里说说笑笑,有时还有点“没正形”;他们很上进,为了心中的梦想,百折不回,在人生的赛场上,从来不畏强手——这何尝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画像,与祖国共奋进,当国家日益走向世界,他们也获得了“平视世界”的强大底气。

因为理直气壮,所以坦率真诚。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来得很直接、很热烈,为祖国而自豪,早已嵌入生活,成为人生态度的一部分。

深沉的爱,总是源于理性的认知。

近年来,人们欣喜地发现,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从《觉醒年代》《长津湖》《山海情》等主流影视剧的成功,到《这就是中国》《领风者》等一批脱口秀、动漫作品的走红,再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文化现象折射精神风貌,也反映思想认知。

今天,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也对国家的历史,以及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道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加强大的信心。这种由感性与理性交织而成的爱国情、认同感,更显持久、更觉牢固。

文化的力量,深层而持久。闻一多先生曾说过,“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当穿汉服的年轻人,从容走在熙攘的街头,当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当越来越多孩子爱上书法、戏曲、民乐、围棋,当一款以《西游记》为主题的国产游戏让人热泪盈眶——国潮成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泼泼地融入当代生活,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时代风尚相互激荡,人们的文化认同达到了新高度。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游人如织。王克贤摄(影像中国)

75年的风雨兼程,100余年的波澜壮阔,5000多年的薪火相传,共同构成属于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心理,这是自豪感的源头活水,更是自信心的强大根基。水流不息、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万古长青。

历史的回响,动人心魄。

1932年,美国洛杉矶,刘长春孤身一人出征奥运,当时报纸刊文:“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彼时,一金难求,一胜难求。

2024年,法国巴黎,我国体育健儿创造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而中国观众早已放下对金牌的执念,更关注奖牌背后的体育精神,更能享受体育的精彩与欢乐。

从历经屈辱而发愤图强,到躬逢盛世而接续奋斗,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又踏上新的征程。

(二)

爱国,是钟情、是挚爱,也是开放、是包容。

做中式盘发、戴精美簪花、批花纹云肩、着中式长裙……近几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成了毕业典礼上的“显眼包”,她们将中式服饰与学士服相融合,惊艳了一众外国人。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走出去的留学生,是事实上的“中国代言人”——他们对祖国抱有深切的爱,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胸怀。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当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真实而完整地呈现在世界面前,那必是可信、可爱、可敬的。

越爱国,越开放;越开放,越爱国。不管是回溯历史还是遍览文化,中国人的词典里,爱国与开放,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体的。

《流浪地球2》中,从带着地球去流浪,演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到面对引爆月球这一有去无回的任务,世界各国宇航员视死如归,共同守护家园;《红海行动》中,中国军人一句“我们带你们回家”让人泪目的同时,也义无反顾拯救外国人质……近年来的一些中国电影,自信表达中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质。

中国人喜欢讲一个词:“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有言:“我国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为对象,此百家所同也。‘天下’云者,即人类全体之谓……而不以一部分自画。”

这样的天下观,境界与气象无可比拟。秉持这样的天下观,中国人的世界里,不是战胜征服,而是合作共赢。

所以,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多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处理当代国际关系贡献的中国智慧;所以,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

总书记说:“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

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是我们致力树立的大国形象,也是我们坚持涵养的大国心态。

江苏南通,中外青年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开心留影。许丛军摄(影像中国)

行大道,利天下。新时代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人类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零和博弈只会封闭心灵,狭隘偏激必然蒙蔽双眼。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这样的爱国情,让我们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众声喧哗的时代,间有杂音噪音。正因此,我们既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要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让理性健康的爱国情在网络空间茁壮生长。

擦亮双眼,保持清醒,理性平和,这是互联网时代应有的媒介素养,也是向着民族复兴目标奋进的中国人应有的思想水准。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把对国家的炽热感情,转化为向上向前的强大动力。

(三)

爱国从来不只是概念、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点点滴滴的生活。

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以国之名,致敬功勋。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王振义来说,最大的快活就是两件简单事:一是学习,“把不知道的事变成知道”;二是治好患者的病。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即便如无双国士,也是微光成炬,集腋成裘,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

什么是爱国心?什么是报国行?未必轰轰烈烈,不一定感天动地,但要在时代的洪流中,辨清前进的方向;在庸常的生活中,活出诗和远方。

怎么看?看到历史大势,就不会被乱花所迷,被迷雾所扰,看到困难也看到前景,看到挑战也看到机遇。心明眼亮,才会拥有可贵的定力与决心,保持专注向前行。

怎么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富一方百姓,这是爱国;深耕一个领域,推动一项创新,练会一样技能,这是爱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理性发声,这也是爱国……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才换来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我们要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接力棒。

1938年,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还是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眼中依然泪光闪烁。

当自豪代替了屈辱,自信代替了不甘,不变的,是那份深沉的爱,这份爱如灯如炬,指引我们前行,而我们的目标从未改变——“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