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钢琴家陈萨谈新专辑:“我在当下想要全然输出的声音”

admin 2024-10-04 12:25:05 6
钢琴家陈萨谈新专辑:“我在当下想要全然输出的声音”摘要: ...

9月27日,继舒曼《花纹》(Arabesque)单曲首发后,钢琴家陈萨的最新独奏专辑正式登陆全球各大流媒体平台,实体唱片亦同步问世。这也是陈萨工作室(ATELIERSA)继《德彪西24首前奏曲》(2017年)之后独立出品发行的第二张专辑,主打曲目为19世纪钢琴文献中的黄金之作——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和舒曼《克莱斯勒偶记》。

新专辑封面

据介绍,今年5月,陈萨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柏林纳录音室(Emil Berliner Studios)完成了专辑的“首次”录制,由多次荣获格莱美奖的著名录音师 Rainer Maillard 操刀制作。Rainer曾为DG唱片公司操刀过多张传奇专辑的推出,钢琴大师齐默尔曼、波格莱里奇、普莱特涅夫等的专辑录制都出自他手。

分享会

10月2日当天,在北京艺术中心举行的2024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上,特为举办了陈萨新专辑分享会。陈萨与乐评人张斯尧畅谈专辑录制背后的故事。谈及专辑封面的设计理念,钢琴家解读说,青灰色的唱片封面试图追溯到早年读过欧洲老乐谱的质感,压在底部的字符则由德文和意大利文排列组合的音乐术语构成。三首作品的标题用黑色高光标注,而中文书写的“陈萨”二字则取代了肖像照,传递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钢琴家陈萨  摄影:美琳 

“西方古典作品流传至今,期间被无数杰出的音乐家演绎,也留下过难以细述的经典版本。为什么我还要继续弹,继续录呢?因为这是我在当下时刻,想要全然真诚输出的声音。”陈萨说。

谈演奏感受,“一种从身到心的给予”

舒曼《克莱斯勒偶记》由八个章节组成,作于1838年。据说作曲家只花了四天即告完成,并加注了说明:这首作品必须被视为一个整体连续演奏。而启发舒曼创作的灵感,则是作家霍夫曼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中的主人公,一位陷入疯狂的音乐天才、指挥家约翰内斯·克莱斯勒。

舒曼的未婚妻、钢琴家克拉拉·维克在演奏《克莱斯勒偶记》时,被其中疯狂的浪漫主义震惊,“有时你的音乐让我感到害怕,我想知道,创作出这种音乐的人真的将成为我的丈夫吗?”作品问世后,和舒曼同时代的作曲家肖邦、李斯特等都认为它不易被理解,“太难让公众接受”。后世一些乐评人的点评则多少带有人身攻击的意味,“其中隐含的神经质因素或许与舒曼家族遗传的精神幻觉疾病有关”。

陈萨和 Rainer Maillard在录音室交流

对于《克莱斯勒偶记》如此不加遮掩又让人陷入危险边缘的纯粹,陈萨在专辑阐述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长短不一但数量惊人的主题动机在作品中多次回旋再现。每个章节都由一种鲜明的情感色调做主导,狂喜与绝望的交织,冥想与激流的碰撞。每一次转调,每一段动机的回旋再现,都是作曲家内心深处形态的具象化。其间还可窥见到角落里难以名状的恐惧,以及让人很难言说的、悄然消逝进黑暗里的未知……”

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写于1853年,是献给舒曼作为其题献《C大调幻想曲》给自己的回赠。这首作品将单一主题变形手法运用得登峰造极,被公认为成功地脱离了传统奏鸣曲式。其结构亦是作曲家所有作品中严谨性最强、主题最统一的。

《b小调奏鸣曲》有着宏大的叙事性与幻想性,在陈萨看来它自带一种全然的征服,让人无力抵抗的力量。“它包含了贝多芬的宏伟魄力,以及集合舒伯特、肖邦、舒曼所定义的诗意。而谈及如何在相对严谨的结构里让不同动机的灵魂得以各自淋漓的呈现?陈萨表示,“这个问题的本身即是答案,我认为那应该是一种从身到心的给予。你有机会透过一个如此包罗万象的作品去触摸地狱的边缘,去凝视魔鬼的双眼,同时又能够听到从天而降天使的歌声,它有着我从未体验到的炙热的光。”

在专辑的收录次序上,陈萨将《b小调奏鸣曲》排在《克莱斯勒偶记》之后,这无疑也是个有创造力的想法。她说:“如果你刚从《克莱斯勒偶记》赶来,会发现从舒曼的尾声遁入黑暗处,几乎是同一个音……生命的跳动,如同在无声的地狱最深处,开启了《b小调奏鸣曲》的历程。”

不给专辑命名,两赴柏林录制

值得一提的是,陈萨此次推出的新专辑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专辑名。就此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历史上,音乐作品的推出也曾经历过无标题的时期。“在自然的无标题的阶段,会更让音乐趋于或者说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抽象属性。而一旦起了名字,反而对听众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框定。”

“我并不认为一定要约定俗成起个专辑名。现在的专辑大都会以写意或主题的方式起个名字,可出发点无非是让大家迅速留下印象,有利于之后的推广和贩售。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商业性的动机和构思,却并非是一种必要的方式。”

“新专辑中依次收录了舒曼的《花纹》、《克莱斯勒偶记》和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花纹》更像是一个开场白,一个前奏曲,它的尾声引出了一种跨越世纪的呼唤,里面的灵性令我动容。而就舒曼的创作而言,《花纹》和《克莱斯勒偶记》前后只差两个作品号,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其实这三部作品都非常特殊,尤其是后两者,囊括内容之丰富、承载维度之多样,用任何一句话去归纳概括都会显得言不及义。我希望融入其中,能够以一种更开放的状态去记录它们并分享给听者和时间。”陈萨说。

对新专辑念兹在兹,从陈萨此番先后两赴柏林录制也可见一斑。她回忆说,“5月份的录制很顺利,Rainer也说了好几次,他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后期了,我还暗自欣喜。然而等我回到北京后,反复去听《b小调奏鸣曲》,却越来越不确信,以致于完全否定了一些东西。这个感受挺魔性的,过程中也有些慌乱和纠结,直到我做出回到原场地再录一遍的决定后,一切都释然了。我带着使命感再次去到柏林纳录音室,二次录制的过程也很顺利,基本上等我返回北京的第二天,母带就发过来很快确认了。”

钢琴家陈萨  摄影:美琳

图/陈萨工作室提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