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人民日报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
任平
(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大家普遍关注热议。
从中,有人只看到了问题。分季度看,5.3%、4.7%、4.6% 的经济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单看第三季度,7、8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由此便对经济增长前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等怀有疑虑。
更多的人既正视了困难,更看到了有利条件和因素。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 4.8%,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个别经济体增速虽然相对较高,但其经济总量和增量与我们不在一个量级。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量提升的前提下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放眼全球,仍然是 " 风景这边独好 "。
不妨再来看看,一段时间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强,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大,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一些国家的围堵打压持续加码,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压力加大。
二是内需不振。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强,稳投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是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面临销售疲软、效益下滑、市场预期走弱等情况。
四是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有的地方化债难度较大,有的基层财政困难,有的企业出现裁员降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上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沉着应对,特别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及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 " 组合拳 ",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效果正在显现。9 月以来,工业、消费、投资和股市、楼市等领域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越来越多,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改善,不少经济指标增速回升。
总的看,我们顶住下行压力、克服困难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由探底到筑底再到回升的演变迹象越来越明显。
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将不断增多,四季度经济运行大概率呈回升向好态势,全年有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金砖国家推动。彭博社认为,中国仍将在未来五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大贡献国。
" 要登绝顶莫辞劳 "。当此之际,我们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经济形势,纵观全局、把握大势,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应对问题和挑战,全力以赴把经济搞上去。
(二)
应对新情况,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正常波动,当多一份平常心。看增速,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仍在 "5% 左右 " 的预期目标附近。看增量,同比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第三季度经济总量仍比去年同期高 12934 亿元。
推动结构调整,当多一份进取心。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 GDP 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 0.3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3.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6.6 个百分点,连续 7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化解转型阵痛,当多一份自信心。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 13 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 9.5%;集成电路产量、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26%、22%;新能源汽车产量、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31.7%、12.5%…… 这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有力表现,让我们更有定力。
全面看,有两面;两面看,就全面。
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增长空间大等优势依然存在。
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发展方式转型,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变革、发展动能转换,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转型阵痛躲不开、绕不过。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定迎难而上、再铸辉煌的决心和信心,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决不能因为有困难和挑战就半途而废、回头倒退,习惯性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
从根本上说,打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 " 瓶颈 ",关键在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前不久发布的《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 10 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创新发展正展现出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
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将强未强、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必然会遭遇各种阻碍遏制。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需要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勉励科研工作者 " 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各项措施正加紧实施。去年我国研发投入 R&D 经费的总量首次超过 3.3 万亿元,居世界第二。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既急不得,也等不得,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抓下去,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突破 " 卡脖子 " 问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三)
越是挑战严峻,越要一鼓作气越沟迈壑,看准了就抓紧干。
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出台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 …… 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针对性。
" 两重 "" 两新 " 加快推进,增加地方化债资源 10 万亿元等形成化债 " 组合拳 " 为地方发展减负担、增动能,1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机制 …… 一揽子增量政策既注重解决当下突出矛盾和问题,又着眼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逻辑性。
加强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消费、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用好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统筹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工作衔接 …… 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系统施策、长短结合,充分体现系统性。
加快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加快推出,发挥着引领作用。
9 月份,工业、服务业、消费、预期等指标好转,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4%,比上月加快 0.9 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 5.1%,比上月加快 0.5 个百分点 ……
10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50.1%,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5 个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2%,环比增长 0.2 个百分点 ……
10 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多个指标在较长时间同比下跌后出现正增长。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 14.1%、47.3%,其他很多城市商品房网签成交量也在不同程度增长。自 2007 年以来," 银十 " 成交量首次超过 " 金九 "。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作用下,市场活跃度快速回升、企业经营预期较快改善、内需潜力有效激发、工业服务业增速加快。
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强信心、促增长效果持续显现,金融市场迅速反应,股、债等市场反应都比较积极正面。
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更需要稳住劲。当不得 " 疯牛 ",要当 " 慢牛 "。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中国经济一定能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
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关键时期、关键一年,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最需要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风雨无阻向前行,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